一滴水
或許很快就會干涸,
但要是不斷地注入水分,
它就會變成小溪,甚至是河流。
5月10日下午,兩校區40余位青年教師齊聚錦城校區圖書館,共赴一場關于教育的成長之約,本次會議由教師發展中心主任肖麗萍主持。
這次活動分為兩個環節:聽——推門聆聽成熟教師日常課;評——評說所聽課程的優勢和不足。
一門好課究竟是什么樣的?我們又該從哪些維度來評價呢?成都七中初中學校特聘專家、成都大學陳明華教授給我們解答了疑惑。陳教授以“如何評價一堂課”為題,提出兩個觀點:關注教師的教——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表現;關注學生的學——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表現。
首先是教師的教。教師的教要從兩個維度來評價:教師如何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其中,評教師對學生的引導需要從評教學知識講解、評教學技能運用、思想方法的培養、核心素養的滲透等方面進行評價。
其次是學生的學。陳教授指出,對學生課堂學習情況評價的四個基本視角分別是: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參與數量、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參與質量、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學習氛圍、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學科素養。
最后,陳教授以習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講到的:“教之道在于度,學之道在于悟”為結,從“度”和“悟”闡明了課堂的價值與意義。
聆聽了陳教授的講解后,青年教師針對開篇所聽的三堂課程進行了議課評課。李永森老師從“教師的教”角度評析了所聽的英語課;肖玲老師從“學生的學”分享了聆聽財商課的感受;張芯瑜老師也從“學生的學”角度分析了在財商課上學生參與質量和學習氛圍。
講座的最后,王嵐副校長作總結發言,她談到七初的課堂是相互研究、相互探討的課堂,鼓勵每一位青年老師在研究中學習,在探討中進步,多思多悟,將會收獲滿滿。
山有頂峰,湖有彼岸,但在教育的漫漫長途遠遠沒有終點。我們不斷跋涉不知疲倦,目的地已經不再是唯一的追求,因為沿途我們灑下的種子已經開花遍野。
版權所有:成都七中初中學校 技術支持: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學初中學校信息技術中心 備案序號: 蜀ICP備10018534號
學校地址:成都高新區天環街199號(天環校區) 成都高新區薈錦路63號(錦城校區) 郵政編碼: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