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江北低鷂齊,線長線短回高低。
春風自古無憑據,一伍騎夫弄笛兒。
——明 · 徐謂 《風鳶圖詩》
從古至今,風箏象征著青春的純真與美好,也是人們回贈給春天的第一份禮物。4月11日,在樹木蔥綠,花柳芳菲的校園,成都七中初中學校兩校區同時舉行了主題為“Fly Kites,Achieve Dreams 放飛紙鳶,成就夢想”的學生國際文化節暨國際文化風箏節活動。
天環校區活動由國際交流中心主任王翔宇老師主持
錦城校區活動由學生成長中心副主任黃西林老師主持
本次風箏節活動正式開始前,各班利用今日午間十分鐘時間以“微班會課”的形式讓同學們了解了風箏在中國的起源以及風箏文化在世界上的傳播。風箏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工匠祖師魯班制作的“木鳶”,發展到今日,已成為全世界都風行的娛樂方式,更有一些知名的國際風箏節受到熱捧,如中國的濰坊國際風箏節,英國樸茨茅斯國際風箏節,澳大利亞悉尼國際風箏節,荷蘭海牙國際風箏節,美國加州伯克利風箏節,日本的春日部風箏節,韓國的義城世界風箏節等等。
天公作美,暖風輕撫。歡樂的氣氛洋溢在學校操場的每一個角落。
比賽第一項,“風箏創意與制作”評比,設置了繪制精美、造型創意、制作工藝、材料環保四個獎項。每個班推選出由學生自己DIY制作的風箏參與評比。天環校區評委由學生成長中心主任何鑫老師、課程教學中心副主任周厚文老師、信息技術中心副主任郭建老師、活動課總輔導員萬里航老師、美術教研組長胡國典老師擔任。錦城校區由副校長孫余老師、學生成長中心副主任黃西林老師、行政辦公室副主任謝晴老師、活動課總輔導員李巍老師擔任。
五花八門、風格各異的手工風箏,或精美小巧,或磅礴大氣;有的色彩奪目,有的造型特別,有的融入了班級文化符號,有的彰顯大運會的象征標識。每一個風箏都浸透制作者的汗水與智慧,散發著青春的活力與激情。
比賽第二項,“飛得更高“風箏放飛比賽。這是考驗制作者制作技藝的比賽。每班選出一個制作最好的風箏參賽。同學們在規定時間和規定路線,將風箏放到盡可能高的位置。緊張而興奮的選手們,奔跑著,放飛著,手中的風箏漸漸受到春風的招引,一下,兩下,三下,升上高空,盡情翱翔。
比賽結束后,所有同學都迎來了期待已久的自由放飛環節。大家帶上自制的風箏,奔向操場,開心地放飛著自己的風箏。五顏六色的風箏上下翻飛,好不熱鬧,操場頓時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此刻,放飛的是紙鳶,亦是青春,更是同學們的夢想。國際文化節風箏節不僅讓同學們了解和制作風箏,同時也見證大家綻放青春激情,放飛時代夢想的精彩瞬間,更是感受了風箏文化的魅力。風箏帶著同學們心中種下的希望,飛向藍天,筑夢未來,越飛越高。
版權所有:成都七中初中學校 技術支持: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學初中學校信息技術中心 備案序號: 蜀ICP備10018534號
學校地址:成都高新區天環街199號(天環校區) 成都高新區薈錦路63號(錦城校區) 郵政編碼: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