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來暑往,春華秋實
三載母校情,十年成長路
我從七初走來,我向未來奔去
陽宗原 成都七中初中學校2011屆6班畢業生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
我是陽宗原,成都七中初中學校2011屆6班的學生,七初首屆畢業生。后入七中林蔭校區,再赴齊魯大地進行本科學習,后考研至北京電影學院攻讀電影學碩士,目前工作于北京光線傳媒。其間歷經萬千,創作作品若干,未曾放棄對所愛的堅持。這份無畏與熱情,需感謝母校對我的殷殷教誨。
▲就讀成都七中初中學校期間
▲就讀成都七中林蔭校區期間
1
奮斗求學路難忘母校情
春日午后,我的原成都七中初中學校2011屆6班班主任石敏老師給我發來微信,開頭便是極為熟悉的稱呼——“兒子,最近在忙什么?”
作為七初的第一屆學生,我們是母校最為重視的“子女”, 從踏入七初的大門到如今在社會上拼搏,竟也恍惚十三載了??吹绞蠋煹奈⑿?,有一絲羞愧,畢業十年,尚未有足夠的成就讓母校增光;不過捫心自問,這一路走來,也總算未曾辜負母校的教導。
從本科考研到北京電影學院之后,我便從“業余愛好者”努力地轉向影視行業的“正規軍”。如此決絕地選擇了一條與之前人生截然不同的道路,旁人看來似乎詫異,但我深知,沒有中學時期所打下的基礎,我恐怕不會如此坦蕩勇敢。
2
那年夏天揮之不去的記憶
初一快結束時,學校選拔了10名左右的同學,前往北京參加全國語文風采大賽。印象最深刻的是,學校從七中林蔭校區請來了頗具藝術家氣質的語文名師羅曉暉,他輕車熟路為我們指點寫作思路,四兩撥千斤般,讓一群十三四歲的小孩子腦海里混沌的文學濃霧有了比較清晰的整合。七月如火,石老師、唐老師以及巫老師帶領我們前往北京參賽,唐老師幽默風趣、巫老師親切溫和,氣場強大的石老則為我們保駕護航,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七初在北京的第一戰獲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3
那場由我們主導的青春演繹
初中上學期間,學校豐富多彩的活動給我們提供了展現自我才華、促進全面成長的平臺。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我們班的班級才藝展示。說實話,對于初二的我們來說,要籌劃一場半小時左右的演出,不冷場、有特色、還能吸引大家看完,有一定難度。我唱歌跑調,跳舞也不行,于是主動請纓擔任導演,集中了班級里所有的活躍分子,按照特長為大家分門別類,最后排演出了一臺集樂器表演、相聲曲藝、歌曲對唱和嘻哈熱舞于一體的演出。演出反響熱烈,收獲了老師和同學們的熱烈掌聲以及食堂為我們特別安排的一頓加餐。
當年在班級才藝展示中擔任領舞的唐博男同學后來成了飛行員,如今在飛行之余亦未忘記對舞蹈的熱愛;演奏管樂的馬知皓同學,如今在美國名校繼續求學,在材料領域已經做出了一定成績;徐婉婷、劉彥琳曾在臺上技驚四座的同學,如今也都在國內和異國他鄉堅持著自己對所學專業的研究,成績可喜。我們,從七初的舞臺,走向世界的舞臺。
4
和同學聯袂主講“未來領袖講壇”
初中階段的成長,對我而言還有一次很大的淬煉,便是在學術一廳和同學一起完成的一次講座。在班主任石老的建議下,我拉上付裕如同學開始思考講座的主題,我漫無邊際地在浩瀚星河中尋找靈感,付裕如則不時將我拉回現實督促我開始動筆。最后我們以訪談的形式在報告廳聊了四十分鐘的中國近代史,也算是“以幼稚之姿態陳述嚴肅之思想”了。后來付裕如同學去了美國紐約大學學習經濟學和社會學,她天生地便應該在風云匯聚的地方綻放自己的光芒。
結語
七初予我大氣 我與夢想相聚
語文風采大賽、班級文藝匯演、專題報告講座……不勝枚舉的七初記憶貫穿了我的三年初中生活,至今在我腦海里時常浮現。時光荏苒,我們這幫七初首批畢業生去了高中,再后來,又紛紛走進了大學,有的目前還在繼續深造,有的已經走上工作崗位,回饋社會,報效祖國。大家雖然在世界各地,但仍舊時常聯系,相約一定要抽時間一起回七初,感恩母校,感念師恩。因為,在所有七初學子心中,有一種情感叫七初之戀,始終在心中縈繞,有一種情懷叫七初擔當,激勵著我努力奮斗,執念夢想。
版權所有:成都七中初中學校 技術支持: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學初中學校信息技術中心 備案序號: 蜀ICP備10018534號
學校地址:成都高新區天環街199號(天環校區) 成都高新區薈錦路63號(錦城校區) 郵政編碼: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