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如果心在遠方,只需勇敢前行,夢想自會引路,有多遠,走多遠,把足跡連成生命線,把猜想落實行動,把探究付諸實踐,在博物館一眼千年,在都江堰躬身鉆研……
春天的腳步驅散了往日的陰霾,溫暖的春風輕撫著大地,萬物復蘇、草木萌發。
4月9日,伴著綿綿細雨,成都七中初中學校兩校區七八年級共1000余名師生整裝出發,帶著各自的研究課題展開了一次精彩的研學之旅。七年級以博物館課程為主,兩校區一共22個選題29個小組,17個研究場館, 八年級以都江堰-青城山課程為主,一共21個選題27個小組,11個研究場館。讓我們跟隨各個課題小組的腳步,一起感受七初“行走的課堂”的魅力吧。
七年級 博物館課程
博物館文物3D模型制作及保護研究——走進三星堆博物館
“博物館文物3D模型修復及保護研究”課題組的同學們在指導老師們的帶領下參觀并探索三星堆遺址,走進古蜀,了解古蜀文化的歷史淵源,近距離感受古蜀文化的神秘、神奇與獨特。
食味人間——探尋老成都的美食文化
成都被譽為“世界美食之都”,七年級兩校區“食味人間——餐桌上的文化之旅”研究小組走進了成都博物館和寬窄巷子,走街串巷,去探尋老成都的味道。
聚落發展研究——走進金沙遺址和成都博物館
兩校區聚落發展研究小組,帶著研究課題走進了金沙遺址、成都博物館和成都市規劃館,去探尋人類的遷徙之路,感受曾經輝煌的文明,親身感受考古現場,完成了手工沙盤的制作,用超輕黏土還原了古蜀國人們生產生活祭祀的面貌。
詩與成都——探尋杜甫草堂
古老成都,繁華成都,詩意成都,穿過春日細雨蒙蒙,研究小組的師生來到詩圣杜甫結廬而居的地方去探訪千年的詩魂。
幾竿修竹,一樹梅花,竹籬花徑,紅墻相夾,流淌著千年詩韻的浣花溪流,浸透翰墨芳香的大雅堂……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成都的杜甫草堂給了詩人庇護,詩人把滿腔的熱愛,把一個時代的夢境,裝訂在詩歌里饋贈給成都。
時空流轉,少年們撿拾風雨中的落花與枯枝,在心中勾勒一幅又一幅詩的畫卷?!盎◤讲辉壙蛼摺薄包S四娘家花滿蹊”……
站在千年后的細雨中,高唱著那個時代的歌?!鞍驳脧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我們的聲音,是否穿過這綿長的細雨,同一個偉大的靈魂取得更長久的聯系?
探尋古文物中的圖形之美
文物中的圖形之美透著古人的智慧,天環校區“探尋圖形對稱之美——走進中國古文物”研究小組走進了金沙遺址博物館和四川博物院,在文物中探尋圖形的對稱之美。
讓世界聽我說——爭當博物館英語志愿者
成都是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來成都旅游的有很多的國外友人,在參觀博物館的過程中,“讓世界聽我說——中國文物之美”研究小組走進四川省博物院,做起了英語志愿者,給來訪的外國友人講述成都的文化和歷史。
穿越漢唐——走進四川博物院
天環校區七年級“穿越漢唐“研究小組的同學們走進四川博物院研學。文物古樸無聲,沉默地展示著歷史;講解精彩紛呈,生動地訴說著故事。參觀了四川博物院之后同學們又來到了蜀錦織繡博物館,進一步了解四川蜀繡的歷史脈絡。
大熊貓生活習性研究——走進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兩校區大熊貓研究小組來到成都大熊貓基地開展研學活動,根據小組研究小課題,他們有針對性地對大熊貓的行為進行觀察,展開討論。同學們還查閱了博物館內有許多與熊貓有關的文字資料,同學們通過閱讀、互動游戲、體驗等,對大熊貓的習性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中國武術兵道——走進四川省武術協會和迎賓路小學
武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從未練過武術的七年級孩子們走進了四川省武術協會體驗什么是短兵器實戰技術,到迎賓路小學交流武術學習。
客家文化——走進洛帶古鎮
客家文化研究小組來到成都富有客家文化氣息的洛帶古鎮,特有的建筑文化、美食文化、服飾文化等撲面而來、奪人眼球。同學們分為六組,各自聚焦小組研究主題,根據開題報告的階段性計劃進行入微觀察。同學們分工明確,在組長帶領下進行拍照、文字記錄等,為后期進一步進行研究做好實地考察準備。
中國陶瓷美學研究——走進邛窯遺址公園
邛窯,中國最古老的民窯之一,中國彩瓷發源地,始燒于南北朝衰于宋朝,時間跨度約800年的中國古代陶瓷名窯。
天環校區中國陶瓷美學研究課題組的師生們,在邛窯遺址公園展館了解到邛窯的發展,“邛三彩”、“省油燈”、“釉下彩”等代表性器型及制作工藝。同時,考察了發掘出的古代燒窯遺址和研究運輸陶瓷的最佳水運路線。
同學們來到陶瓷制作體驗館,學習陶器的制作,了解和體驗了陶瓷制作中拉坯的技法,每位同學都獨立完成了一件作品。
非物質文化保護現狀研究——走進道明竹藝村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敝窬?,是一項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手工藝。竹編工藝,現已列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錦城校區七年級同學在老師們的帶領下,走進道明竹藝村,體驗竹編的藝術,在編織中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川劇藝術初探——走進川劇博物館
川劇作為世界非遺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是我國極為重要的民間藝術。錦城校區川劇藝術研究小組的師生們帶著研究課題走進了川劇博物館。同學們參觀了戲曲道具、欣賞了精致的戲服,開拓眼界的同時,也加深了同學們對川劇的了解。
音樂的創新與演繹(一組)——走進大邑天府花溪谷和安仁古鎮
音樂的創新與演繹研究小組的同學們走進了大邑天府花溪谷,欣賞并接觸了清幽且仙氣十足的自然風光,在安仁古鎮感受了濃郁的民國氣息,欣賞了民國風情和藝術。
音樂的創新與演繹(二組)——走進成都歌舞劇院
兩校區音樂的創新與演繹課題小組舞蹈團,走進了成都藝術劇院,觀摩了歌舞劇《努力餐》的排練,且得到了歌舞劇排練導師對本小組所準備的舞蹈的指點,在音樂與舞蹈中體驗美、創造美,陶冶情操。
古代陶瓷研究——走進四川博物院
錦城校區古代陶瓷研究小組走進四川博物院,探尋古代陶瓷的魅力。
八年級 都江堰-青城山課程
都江堰灌區水質變化分析與水質保護策略研究
“都江堰灌區水質變化分析與水質保護策略”研究小組通過前期分組與設計,同學們精心準備了自制取水器并在都江堰景區上游(飛沙堰)實地取水,做了相關實驗,對都江堰上游的水進行了分析。隨后,一行人前往金牛區水質監測站了解水質監測的方法、流程及設備,提取了水質的相關數據,還參觀了各種防洪應急物資。
都江堰對聯文化研究
清明節后的都江堰,細雨霏霏,微風習習,天環校區都江堰對聯課題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從南橋到伏龍觀,從二王廟到玉壘山,興致勃勃地參觀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一副副很有意思的對聯讓同學們紛紛駐足觀看,拍照,誦讀欣賞。
都江堰美食文化研究
都江堰美食文化研究小組在導師們的帶領下,來到了都江堰,開展都江堰美食文化研究。同學們興趣十足地參觀了“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都江堰,按照預先擬定的研究課題分組,開始了都江堰美食文化研究之旅。尋找美食、觀看制作過程、參與制作、品嘗美味、做筆記、拍照片、錄視頻,繪地圖,同學們興致盎然地完成了每一項研究工作。
聽見都江堰——都江堰文學地圖研究
走在都江堰離堆公園的中軸線上,同學們的內心一下就豐富了起來。道路兩旁的歷史名人的塑像,靜靜的述說著曾經的故事。聽著老師專業熟練的講解,感受著都江堰的文化。
帶老外玩轉都江堰——都江堰國際文化交流研究
都江堰是世界聞名的旅游景區,吸引著廣大的外國友人前來參觀。都江堰國際文化交流小組的同學們用英語向世界傳達著中國的文化。
用數學的方法間接測量古建筑的高度研究
古建筑的高度如何測量?在導師的指導下,研究小組的同學們用各種數學方法實地測量古代建筑的高度,將課堂學習的知識應用的實際生活中去。
人工智能體驗——走進騰訊
人類的進步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工智能體驗小組走進了成都騰訊大廈,參觀騰訊科技展廳,體驗工程師們的工作和生活,并學習了人工智能基礎知識。
冰雪項目初體驗——輪滑冰球
冰雪項目初體驗研究小組來到了熊貓艦隊俱樂部開啟了一天的冰雪項目體驗活動,同學們在教練老師的指導下,經過一上午艱辛的訓練,體驗冰球的技巧。在下午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比拼,賽場上的同學們如猛虎出擊、奮勇拼搏,完美地體現出了輪滑冰球的體育精神。
蓉城紅跡——走進紅軍革命根據地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車程,蓉城紅跡小組終于抵達了邛崍市紅軍長征紀念館。師生們真實地感受到:工農紅軍戰士雖然物質條件極其艱辛,但他們有理想、有大格局、有家國擔當,“中國先進力量的代表”這個稱號他們當之無愧。
石塔區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一處廢棄的寺廟,一旁的紅軍亭里收集了很多紅軍遺留下來的標語石刻,彰顯中國工農紅軍的坦蕩與膽魄。
江育錦城,水潤天府
“江育錦城,水潤天府”研究小組的師生們以濱水景觀和成都公園城市建設為研學主題。同學們先到成都城市規劃館參觀,了解成都厚重的歷史,對成都未來的發展有了更明確的認識。下午,師生們又冒著細雨來到成都建設公園城市的示范工程之一鹿溪河生態公園,用雙腳的行走來感受生活在一座公園城市,如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都江堰水利工程及水利建設的應用研究
天環校區“都江堰水利工程及水利建設的應用”研究小組和錦城校區“都江堰工程重力壩和非重力壩對地質和生態環境的影響研究”研究小組的同學們來到都江堰核心區域進行實地研學,進入景區由寶瓶口逆江而上。在飛沙堰,指導老師講解了該處利用地形對物理中離心現象的應用,在魚嘴處,指導老師又對內江、外江以及冬天、夏天,兩個四六分作了詳細講解。下午分為四小組完成都江堰工程的模型制作,各小組都做出了很漂亮的模型。
青城山生物多樣性調查
青城山生物多樣性調查小組全體成員前往青城后山進行研究調查。指導教師帶領學生沿途尋找、辨認植物。各小組成員根據本組研究內容分工合作,有目的有計劃地尋找目標植物、辨認植物、采集標本。老師指導學生采集標本,觀察水蛭的形態特征和結構特點。
定向越野——青龍湖競技
在這萬物復蘇的時節,來一場定向越野賽,讓生命在奔跑中律動。天環校區八年級定向越野小組來到美麗的青龍湖,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競技賽。
青城山道教宮觀建筑特點研究
八年級青城山道教宮觀建筑特點研究小組前往青城山展開研究學習。同學們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造訪了青城山著名道教建筑建福宮、上清宮、老君閣。同學們結合前兩課時的文獻調查認真嚴謹的記錄青城山道教建筑特點,感悟宗教文化對建筑風格的影響,以及建筑細節、部件、紋飾等對道教文化的體現。
成都橋梁的研究與設計——走進都江堰
橋梁有哪些結構?古人是如何造橋的?橋梁對成都經濟的影響幾何?帶著這些問題,成都橋梁的研究與設計小組走進了都江堰,展開了他們的研究。
古今時代變遷中的職業探索
天環校區“古今時代變遷中的職業探索”研究小組走進成都博物館和四川博物院開展實地研究,感受文物之美,穿梭古今,與古代先人開展跨時空對話。在成都博物館內,同學們了解到了成都平原從古至今的時代變遷以及不同時代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風貌。在四川博物院內了解了四川瓷器的發展演變,精美絕倫的瓷器、巍峨的宮闕和精美的石雕藝術都令同學們駐足圍觀、流連忘返。
結語
行走的時光雖然短暫,但老師和同學們的探索研究才剛剛開始。同學們帶著研究數據回到學校,將在老師的指導下,繼續深入研究,總結研討,為第二次外出研究學習做好更加充分的準備。更多未知的探究和樂趣在等待我們去發現和體驗,期待下一次的行走。
版權所有:成都七中初中學校 技術支持: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學初中學校信息技術中心 備案序號: 蜀ICP備10018534號
學校地址:成都高新區天環街199號(天環校區) 成都高新區薈錦路63號(錦城校區) 郵政編碼:610041